Friday, October 20, 2006

02-8.老鷹觀想錄8-經驗的喚醒、體驗與創造--自然教育的省思與建議(三)

老鷹觀想錄8-
經驗的喚醒、體驗與創造──自然教育的省思與建議(三)
(請先回憶前文的內容,並拿著四階段教育過程表格閱讀本文)
C.120-240分鐘,有許多知識性內容、主題,建造一座森林(校園、公園、社區……)
第一階段:喚醒經驗與熱忱,團體(1對1→組→團)(40-60')
1. 說明如A之1。此時在場地邊緣,未進入。
2. 在進入今天的旅程前,我想邀請大家一起回憶一下,曾到過這裡的請舉手,問其中2-3位何時來?做了什麼?之後曾再來的原因?此地給你最大的感覺是什麼?(若沒有人來過這裡,可問去過類似地方的人相同的問題)
3. 接著,我們先來認識一下即將一起經歷今天旅程的伙伴。發知己知彼的訪問問卷或視成員於方才經驗分享時的程度現場出題,訪問的對象不能重覆,一題祇能訪問一人。若現場出題,出一題,訪問一個後再出下一題。題目必需與當天的環境有關,如場地是森林,題目就以在森林的經驗、對森林的看法、了解為主,若是校園、公園、社區亦同。
如以「森林」為題:(1-4為內容深度)
你曾去過哪些地方的森林?(1)
哪一座森林你很想再去,為什麼?(2)
曾在森林中露營或獨處嗎?感覺如何?(2-3)
如果你有一天時間獨自擁有一座森林,你想在裡頭做什麼?(2-3)
如果政府將一座森林託與你保護、管理,你要請誰一起合作?你希望這座森林以何種面貌、特色與大家見面(或以何種方式保護?)(3-4)
如果你迷失在森林裏,三天內不會有人找到你,你要如何維生?最希望遇見何種生物?最不想遇見何種生物?(2-3)
你覺得森林裏至少要有哪些生物?還需要哪些環境因素?(1-3)
你覺得一座森林的形成要經過多少年?(2-3)
你覺得一座森林中最重要不可缺的因素(或生物)是什麼?(2-3)
你曾在森林中遇見什麼生物?最近距離為多少?(1-2)
你曾在森林中被什麼生物嚇到過?(1-2)

4. 訪問後,隨意指一人,問誰訪問過他?請舉手者介紹訪問他的內容(當事人不必自我介紹)可請當事人補充說明,2-3人後再隨意指2-3人重覆同樣過程,再問有誰訪問到比較特殊的經驗,請說……

5再請成員依方才訪問結果尋找最相似或想多認識的人2-5人一組,視成員多寡及接著的分組活動而定,組別不要超過6-10組,請成員移向場地一角,並請成員移動時順便看看四週有哪些生物、物品……。

6. 猜一猜:我們己經進入這個森林,現在我要講一個現埸眼睛看得到的東西,我會給三個提示,各組猜一猜是什麼。第一個提示(如:非常大,可是相對的也非常小),有人猜什麼,就問為什麼,但仍不講對錯;第二個提示是(如:一直在動,可是你不可能感覺到它在動)……仍讓各組猜,問為什麼,但也不講誰對誰錯,製造懸疑;第三個提示是(如:無論到哪裡去,我們都祇能看到它的一角)……答案是……(地球)。
接著,出第二題(此階段以環境因子為主,如土、草、水、空氣、陽光、樹、而非天牛、榕樹)再由各組輪流出題給全體猜,強調需是現埸眼睛看得到的。因為領導者示範的題目是環境因子,大家都可常理判斷,所以各組出的也會以此類為主。

7. 接著,我們一起想想這森林裡可能有哪些生物,進行的活動如柯內爾之猜動物、請問我是誰、動物肢體,視時間多寡決定項目,仍以組對組或各組派一人出來進行。
--猜生物:如6.由各組提示3-5個,讓其它組猜,(強調是生物種類如螞蟻、蜘蛛、榕樹、月桃……)或一組派一人模擬生物形態讓別組猜、或全組一起組合該生物形態讓別組猜。
--請問我是誰:由第一組出題讓第二組問,其它組也知道答案,僅能回答是或否,直到第二組猜出是什麼生物……再換第二組出題,第三組問……依序進行。

第二階段:尋找與發現,小組→1對1→個人
8.現在,我們就要找找看有哪些東西在這森林裡頭,首先,哪些是圓的?複述後再問哪些是方的?有哪些顏色?哪些聲音……,再攤開事先已在現場收集的物品約8-10件,讓成員看30秒-1分鐘再蓋起來,請各組去找同樣的東西(即柯內爾的看一眼找一個來),準備的物品盡量涵蓋不同類型的生物或環境因子(落葉、枯枝、砂石、掉落的花卉或樹皮或果實,應避免摘、採、拔的東西)。
10分鐘後,成員都回來,拿1樣,問誰找到…問有誰知道是什麼及相關資料,並不一定要講出名字,也可一起替它取個名字。

9.接著,我們來為這座森林的不同生物、物品照個特寫,(柯內爾之照像機)2人一組,一閉眼當相機,一張眼當攝影師,拍3種不同物品之近照,可請照相機畫出所拍的,也可僅是找出拍的東西在哪,互換角色再進行一次。

10.然後,我們再去觸摸感覺一下方法同9.改用手摸3樣不同物品各約30秒。

11.拓印生命紋路,再以色筆或鉛筆拓印3種不同物品的紋路,2人互相找,再回團體分享,或帶去一起看。

12.拾荒,我們找了一些森林的東西,也拍了、摸了、拓印了一些,但是,森林中還有許多生物或現象不一定是看得到、摸得到的。有時還需要想像、思考一下才會察覺牠們的存在,發拾荒表,或現場出題如:最多的ˍˍˍˍ、最少的ˍˍˍˍ、最無用的ˍˍˍˍ、貢獻最大的ˍˍˍˍ、最美麗的ˍˍˍˍ、最脆弱的ˍˍˍˍ、不是動物可是會動ˍˍˍˍ、是動物可是很少動ˍˍˍˍ、活的最久的ˍˍˍˍ、最孤獨的ˍˍˍˍ、最快樂的ˍˍˍˍ、一個微笑ˍˍˍˍ、最年輕的ˍˍˍˍ、不屬於這裡的ˍˍˍˍ、最奇怪的ˍˍˍˍ、寶貝的袋子ˍˍˍˍ、無聲之聲ˍˍˍˍ、一直在動的ˍˍˍˍ、永恒不變的ˍˍˍˍ、最有智慧的ˍˍˍˍ……
現在,請每個人去發覺,思考這些題目,沒有特定的答案,每個人的答案可以是不同的。
分享時,可逐題,或由成員最有興趣、最想知道別人答案的那題開始。

第三階段:建造一座森林 個人、小組、團體 (60-80')
13.帶大家回憶從一開始到現在,我們共看到、找到、想到森林中的那些生物。現在,如果你可以變成一種生物,你想成為哪一種生物,複述並問為什麼,帶大家回憶每個人是什麼生物,接著問誰是誰的食物 誰會掠食誰 用何方法吃或躲,之後,請是樹的或草的就定位不動,然後說我現在說一種生物名稱,被說到的那個生物就要用該生物的方式去捕捉你應該吃的,同時,以這種生物為食的生物也以該生物的覓食方式去捕捉牠,此時,祇要這第二種生物一動,那麼以第二種生物為食的生物也可以進行捕食行為……再複習一遍每一個人的生物名稱,若人數過多,可分之2-3批分別進行。如「蛇」…….一陣混亂後,問誰抓到食物,誰被吃了,有沒有誰一直沒動的……再換一個指令「鳥」……重複方才的過程,但要大家把速度減半以深刻感受抓與被抓的過程及心情。再換第三個指令「樹上的水果」……重複同樣的過程,速度加快或更慢。以上三次進行時,可規定,祇要生物一蹲下就表示躲起來或有擬態、保護色,就不能抓牠。但是如果超過10秒沒動你就餓死了。指令生物包括「生產者」「初級消費者」「次級消費者」「分解者」。活動結束,分享抓與被抓的感受以及有何發現。

14.再整理一次方才每一種生物間的關係,接著以繩子聯接成柯內爾的生命網 如(繩子要很長,或準備不同的長度的細繩,由2相關生物抓緊兩頭),然後假設有人砍掉一棵樹或挖掉一片草或抓走一隻螞蟻……把那個生物帶走,會發生什麼事情……

15.經過方才的模擬與了解,現在請選擇一個這座森林裡你想好好認識、了解的生物或一個小角落,發柯內爾的訪問自然問卷,亦可自已設計,包括會動、不會動、非命、非命的對象:題目最後一定要問的「有什麼話想對我說」「你一生學到的最大智慧是什麼」「為牠命名或作一首詩、畫一幅畫」,為銜接下一個活動,題目中應包括「你希望誰來與你作伴」「你希望我為你做些什麼」「你覺得這裡還需要什麼及拿掉什麼」,分享1對1,小組間,再回團體自由發表或各組綜合發表。

16.接著,我們就來建造一座你心目中理想的森林,每人一張卡片各自畫心中理想的森林。最後在為這座森林命名。
分享,1對1→小組→團體由各組推派願意或很想與大家分享的,也可一起排放在地上,一起參觀。

第四階段:啟示與學習(30-40')
17.最後,在活動結束前,請拿著你建造的森林到林中隨意走動,向你今天曾看、聽、摸、抱、拓印、扮演的朋友道別,並約定多久後再見,走動時,如有任何啟示、靈感、想法、或想到哪一首詩、哪一首音樂……都請寫在卡片背面(如柯內爾之行走啟示)

18.分享,1對1→小組→團體,也可直接小組→團體或團體自由分享。

19.在道別前,讓我們一起整理今天的旅程。我們共進行了哪些活動?複述每一個成員的回應。接著發整理與回饋單(也可現埸一題一題問,由成員直接自由發言分享)題目如:

--最喜歡今天的哪個活動?為什麼?
--最喜歡這裡的ˍˍˍˍ為什麼?
--我從訪問的對象學到:ˍˍˍˍ
--回去後,最想與何人分享今天的活動,想對他說什麼?
--最想帶何人來見我訪問的對象?
有機會再來時,我想看看這裡的ˍˍˍˍ感受這裡的ˍˍˍˍ
--我從今天的旅程學到ˍˍˍˍ
--用一句話形容今天的感受。

分享:

逐題由成員自由發言。某些題目可以讓每個成員都唸出他的答案。

20.引導者以成員最後的回饋、分享,做摘要、總結。
說明:
1. 此形式的團體互動是由「個人」在團體「回應過去對此地的印象、經驗」,到團體中「1對1」互訪「對『森林』(或社區、公園、校園)的經驗、了解、想法」,再以「小組」互動方式進入「1對1」,以至「個人」對自然的「探索」、「學習」、「模擬」、「體驗」、「訪問」,最後「創造」一個理想的森林……
2. 成員的移動是由埸地邊緣→埸地內→散開再回集合點分享、重覆多次。
3. 由「經驗的喚醒到整理」,以至「實地的發現,深入體驗」再「創造、改造更好的環境」。
4. 適用於:

--社區、校園、森林之總體營造前
--國文語、戲劇、美術、進行(較豐富內容、內涵的)作文、詩、表演、創作前(如:心目中的校園或社區或公園或森林,森林裏的小精靈、大樹逃走了、螞蟻看世界、蟲蟲的世界、校園裡的祕密世界、當獅子說要開會時……,當蛇與蛙同時爬上一棵樹,如果校園裡少了一棵樹或一隻鳥或一隻蟲……如果讓我蓋一座大安森林公園……)
--自然學科生態與保育課前。
--社區、公園、自然步道、森林中想對自然有點貢獻的居民、遊客。
--新生、新成員對該地的第三類接觸。
(待 續)
自問自答:
在繼續介紹「觀賞活動」、「自然生態演講」、讀書會及圖畫教育的實施過程前,請「分析」、「整理」A、B、C三類
1. 你認為一般休閒的遊客會比較喜歡哪一類型的過程?為什麼?
2. 你認為報名參加此類活動的人會較喜歡哪一類型的過程?為什麼?
3. 你喜歡或想嚐試哪一類型的過程?為什麼?
4. A、B、C三類型中,引導者常做的事及常用的引導語是什麼?
5. A、B、C三類型中,知識的部份各透過哪幾種方式呈現?
6. A、B、C三類型中,團體成員互動方式的轉換如何與學習過程中的人性面相呼應?
7. A、B、C三類型中,柯內爾的遊戲內容及精神各如何運用及轉化?
8. 你覺得在帶這樣的自然教育過程前,你仍需要哪方面的訓練、經驗或經歷?你將從何處獲得。
9. 你覺得這種自然教育的方式可以如何運用在「觀賞活動」、「自然生態演講」、讀書會及圖畫教育?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