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October 20, 2006

02-5.老鷹觀想錄5--重建人與自然的親密關係

老鷹觀想錄5---
重建人與自然的親密關係─
─邁向生態世紀的省思
  21世紀被不同領域的人定位為不同的世紀,是資訊世紀,科技世紀,太空世紀,在自然保育界,我們將之定位為生態世紀。不論我們是否願意,我們終將邁入這個人與自然融合的新世紀。
  土地倫理將一再被提及,有關自然、生態、保育、物種的知識,觀賞活動也會成為新的風尚,除了與萬物共享整個地球,體會人祇是土地中的一份子而已外,我們也會重新思考:
  除了吃、釣、獵、研究、實驗、觀賞外,我們還可以如何對待土地國中的其它份子?我們是否忽略了很重要的部份?在該保持距離的時候不保持距離,在可以與牠們親密的時候不敢或無能力親密?

重建人與自然的親密關係 :
第一類接觸:「Say Hello!」
基隆鳥會收養一隻斷翅老鷹,偶爾。我會帶牠至港邊看風景,看同伴,如同照顧一個殘廢的病人般;路人看到牠的反應有:「一隻賣多少錢?」「小心,會啄人的眼睛。」「牠怎麼這麼乖?」「可不可以摸?」「好可憐,不能飛了!」「能不能跟牠合照?」「牠是老鷹嗎?怎麼這麼小?」。一個台中來的遊客問我:「牠吃什麼?」,沒多久,他買了一袋豬肉牠,然後坐在一旁靜靜的看牠吃。一個外國人了解牠的狀況後,低身以臉貼近牠的臉說:「Hi, How are you!」
在人類的社會裡,一個禮物、一個問候代表著「我願意成為你的朋友」「你願意與我做朋友嗎?」「我關心你」。

第二類接觸:「Touch!」
Touch可以翻譯成觸摸、接觸、接近以及感動
1. 賞鯨人在海洋上實際觸摸虎鯨時,有人興奮的歡呼,有人感動的號啕大哭。


2. 86年2月2日,我到高雄柴山尋找老鷹,沒看到老鷹去受到一群小獼猴的熱情歡迎:我坐在椅子上休息,一群小猴子跳上來翻我的背包,我說:「對不起,我沒有帶吃的給你們。」牠們就不再翻我的東西,倒是其中一隻突然跳到我肩上坐著,搔弄我短短與牠們同長度的頭髮,我靜靜的享受這種如親人般的招待,接著,第二隻也跳上來,二隻同時搔我的頭及耳朵,此時,我也慢慢伸出我的手去摸牠們的耳垂與頭髮,回應牠們的招待。


3. 潛水人會在水中餵食魚類,久而久之,魚群會主動靠近人類。曾有潛水人救活了一條鰻魚,之後,牠與潛水人成為好朋友,經常在海底相會。

4. 在台北的某些公園,一些老人將食物放在手中,麻雀會停下來進食。也有的人會將食物拋向空中,白頭翁直接在空中抓取。在國外,遊客可以拋食讓野生老鷹抓食。

5. 在日本,餵食野生生物是很普通的事,何華仁提到他在那兒看到的一幕:同一個地方,有三個人輪流來給食,來吃的生物有三種,黑鳶吃第一個人提供的食物,烏鴉吃第二個人的食物,黑嘴鷗吃第三個人的食物,牠們不會認錯人,也不會搶不是牠的食物。

6.基隆鳥會那隻斷翅老鷹落難人間一年後,我請台北縣飛行傘協會的教練載我以籠子裝牠從翡翠灣的飛行傘起飛場起飛,牠安靜的站在籠子裡低頭看著下面的房子、車子、海水、沙灘,牠已一年沒有從空中看這個世界,雖然牠不會說感覺,可是,我可以從牠的姿勢、神情感受到牠重返藍天的興奮與喜悅。

7. 一位德育護專的學生對我說:「老師,我聽到樹在對我說話耶!」

第三類接觸:「We are family.」
人類對待自然、萬物的方式、態度其實也是一部演化史:
1. 因為無知而保持敬畏、恐懼,但為了生存會伺機捕食其他生物。
2. 因為科技的發達,更隨心所欲的利用、征服大自然,敬畏之心日漸微弱。
3. 回過頭來欣賞自然,但仍停留於我看你們,炫耀式、好奇性或累積知識與物種。
4. 當發現並承認萬物(包括植物)皆有經驗與感覺世界時,人與自然的關係才能從單向轉為雙向,才能將對人的道德延伸到對生物與自然。
即將邁向生態世紀的最後歲月,我們必須重新(從心)改造自己,我們必需重新(從心)看待各種生命,必需更有智慧,更為超然,不該以人的角度來衡量萬物,牠們雖不是我們的同類,但也不是我們的次級生物、附屬品,更不是我們休閒、隨意研究或實驗的對象;在遙遠的過去歲月裡,這些生命與人類一起慢慢演進、一起共存共榮於這個兼具光輝與勞苦的地球,未來也是。
牠們與我們都是地球子民,我衷心期盼在21世紀結束的那天,我們能看待牠們如同一家人:
1. 地球上沒有籠子、柵欄式的動物園。人類雖也將自己關在有鐵門、鐵窗的屋子裡,但至少有一把Key可以自由進出。
2. 沒有花盆。因為那等同於動物園的籠子,植物需要將根蔓延至大地與其他夥伴親密。
3. 所有非自願被買賣、交換的生物都被送回到牠們原來居住的國度。
4. 沒有充分的、完整而且對研究對象有具體、明顯助益的計畫,不能進行捕捉、繫放、實驗…等會騷擾、碰觸生物的動作。
5. 不能為了人類的生存、利益而拿其他生物當實驗品。
6. 經濟生物的種類被限制在某個數字下,不能再增加,並且限制年產量。
7. 人類會像看待謀殺人類般的看待謀殺動物。
唯有將牠們視為自己的親人,才有可能真正的感同身受,才會有真正的尊重、關懷與親密。讓我們一起努力。

No comments: